在漫长久远的建筑历史中,师徒教育和匠工教育令建筑师精湛的技艺薪火相传,师徒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发挥了建筑师全部的潜力。近代著名的建筑导师包括格罗皮乌斯、菊竹清训、库哈斯等,他们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了在旗下工作学习过的大批建筑师。当下建筑学生缺乏联系学习与实践的桥梁,与我国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力量密切相关的千千万万优秀建筑学子们,需要展示才华的舞台。

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长、主设计师吴钢(左)与学员交流

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长、主设计师吴钢老师作为“跟大师学设计”公益项目的导师,莅临现场选拔优秀的建筑学子,并将亲身为建筑学子带来实践性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而更好地挖掘潜藏在他们内心的新锐、独到的观点和创作理念,并且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一个满富创意的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与获奖学员面对面

2017跟大师学设计活动被选拔出的霍普杯优秀获奖学员们已经陆续结束了大师事务所的体验学习,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竞赛评选中,还会有三组同学来到维思平和吴钢老师面对面,接受大师的指导。来自东南大学的杨晨和来自东北大学的贺炜已经从吴钢老师的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光荣“毕业”啦,来看看他们在此次实习中的感悟与收获,也看看导师的看法与建议吧。

 

梦想照进现实VS佛性选择
杨晨 
东南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员作品

作者姓名:杨晨 范艺安

指导教师:薛力

学校及院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作品名称:多米诺灭绝动物基地 DOMINO——Extinction Animals’ Cemetery

对于杨晨来说,能进入维思平实习是一件一直在期待的事情。她在学校做课程设计时就有参考过维思平的建筑设计,也亲眼见过南京的长发中心,甚至在做一个城市设计课题时选择了合肥新地中心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如今能够在这里和吴钢老师学习,好像梦想照进了现实。

实习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导师在给她讲解表皮的时候告诉她,做设计时要先对方案进行operation再differention,杨晨说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去问导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同事,但导师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她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她一些案例自己去学习,启迪她往不同的方向进行尝试,这和在学校的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同事也会热心帮助她学校没教的那些社会经验。

相比于杨晨的“以进入维思平为目标”,贺炜则显得更加“佛性”:在“和大师学设计”活动中,有幸得到吴钢老师赏识,于是觉得“就是他了”,就这样来到了维思平实习。

 

贺炜
东北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员作品 

作者姓名:钟喜明 齐新竹 欧少靖 贺炜 

指导教师:陈雷 

学校及院系: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作品名称:灵魂居所

贺炜印象最深的事是:在学校做设计遇到问题时,大部分老师会给他一个建议或者指明一个方向。而在维思平,导师指点他设计的时候,并不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对他抛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当他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的时候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由于对节点构造的掌握很一般,贺炜经常会遇到方案深化不下去的情况,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去问同事和导师。对他来说,帮助最大的是学到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论,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这些问题,其实我自己也可以提出来,优化一个设计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拷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一个接一个的问自己问题,直到找到一个接近完美的答案。”——贺炜

 
他们眼中的维思平 

“不做夸张的、展现建筑师自我的建筑,从客户需求、场地、文脉出发,除去多余而浮华的东西,每一处细节都仔细推敲的平常,做诗意的平常好建筑。”这是贺炜看到的维思平。

在杨晨的眼中,事务所各类型项目非常全面,整个实习过程非常充实,工作氛围也很活泼积极,同事热心得给予了她很多帮助,不定期的有各种团建活动和讲座培训,让她在学习的同时有了家的感觉。


WSP · 北京

实习的过程,也让他们在建筑设计方面受到全面的启发,杨晨认识到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做自己的设计,学校里的纸上谈兵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实现,真正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统筹着需求、造价、结构、构造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而建筑师则是这个综合体的组织者。

贺炜则会把方案做的更加脚踏实地,避免为了建筑师的自我表达而做设计,更多的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经历了随意浏览建筑杂志的节点构造到认真研究的成长过程。

“感谢维思平给了我这样一个实习机会,我自己很努力在不拖累团队的情况下给予团队帮助,也希望将来的自己和维思平都能变得更优秀。”——杨晨

 

 

维思平青年建筑师菁英培育计划 

杨晨和贺炜在维思平这个平台找到了他们想要的成长和家的温暖,这并不是维思平的个案,作为一家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企业,维思平在2017年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出了青年菁英培育计划,为发展管理型和技术型复合人才营造了丰富的机会与优越的环境,构建维思平菁英设计师生态圈。

 

维思平青年建筑师培育计划
· 第一阶段 ·
入职首两年:大小前后配战略

青年建筑师在这阶段会穿插参与大规模项目:大项目由项目总监带领,并参与方案深化设计及后期制图工作,认识方案落地中的种种细节和规范知识。小项目则跟随设计总监或执行主设一起参与前期方案创作、比选,锻炼概念创作发展的能力、建筑语言的运用和方案呈现的技巧。

· 第二阶段 ·
入职二到四年:组织型创意设计

在这一阶段,已成长为主创设计师的建筑师将带领实习生和助理一起落实设计总监或执行主设的设计方向;参与把设计任务拆解,并分配给合适的队员的设计管理工作;重点将跟踪并保证管理设计发展的正确方向,最终整合为一个高质量的方案结果。

· 第三阶段 ·
入职四年以上:面向市场、客户和用户

在公司成长四年以上的建筑师,将会往高级主创或设计总监方向发展,在专业技术、产品知识和设计修为上获得丰厚的积累。与执行主设紧密合作,直接与客户交流沟通,接受的任务更趋复杂、设计的空间会更大。

· 第四阶段 ·
入职六年以上:好设计=好产品=好经营

在参与产品研发和营销之后,建筑师将了解作为建筑师个体和经营建筑师团队的差别。对产品线的整体设计、产品和经营负责,更有机会进入公司核心经营管理行列。

 

 

培养计划案例——设计总监曲克明
曲克明

维思平设计总监

 

曲克明,维思平设计总监,于2008年毕业加入维思平,从一个实习生成长为设计总监,他对培养建筑师有这样一套理论:其一要协助建筑师树立建筑的价值观,对什么是好建筑有正确认知。其二鼓励他锐意创新,在好建筑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实验各种创新的想法。其三是多交流多实践:多与其他领域专家交流,多实践设计全生命周期的经验,学习建筑设计从定位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

“我认为对建筑全生命周期中问题和价值的关注即是建筑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建筑师’的答案本身。”

——曲克明


行走城市沙龙上海站·曲克明演讲

 

曲克明成长小专访

Q:刚入职后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曲克明:和所有入职的新人一样,就是建模、搭建场景、建筑表达等,没有什么特别的。

Q:从画图到带团队到独自汇报到对外演讲,维思平的前辈们是如何对你进行指导的?你觉得对你最有帮助的人是谁?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曲克明: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机会,当有机会参与到全新的领域时,全新的问题和经历会启发我思考,在设计过程中与团队建筑学以外专家的沟通更加可贵,可以帮助我对建筑作为产品的价值思考而非闭门造成的混凝土雕塑;第二是领导的要求,领导的眼界协助我完成超越自己的设计并从中学到设计理念,陈凌总对我帮助最大,在长期合作中,一方面学到了设计理念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学到了一些工作方法,了解到从切入到成果的思考。

Q:工作中的转折点是什么?对你特别重要的项目是哪个?

曲克明:转折点是杭州师范大学项目独立汇报的顺利,建立了信心。在与各方面专家的协作过程中,更让我相信以人为中心思考设计并且把这些思考表述出来,对非专业人员和建筑专业人员来说都是核心需求并且易于理解。

Q:你觉得维思平这个平台给你创造了怎样的机会?对你的人生帮助是?

曲克明:公司给我创造了一个扁平化、平等、鼓励独立思考和有逻辑的解决问题的环境,让我在专业的道路上较早的形成对设计价值的认知,并利用这种认知来工作,能够较少的走弯路。

Q:想对要加入维思平的小伙伴们说点什么吗?

曲克明:加油干,在这个平等创新的平台早日实现理想。

 

这里,有设计师成长路上想要的一切

 


我们有很多独到的办法推动同事的进步,在维思平我们从来不认为一个人只是助手,年轻人只要负责项目就是主要的参与者,是项目的主要动力。我们反而是协助者,我们尊重他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建筑师。

—— 维思平董事长·主设计师吴钢

设计师的创造是城市建设的来源,又是产生商业价值的根本,而优秀设计师的培养艰难且偶然。维思平认为对有志于投身建筑设计行业中从事主创角色的设计师来说,最有助于发展的是条件是:

创作成长空间和面对客户的机会

大师们的指导和成功经验的传授

高水平的团队协作和激发创意的环境

维思平锐意创造富于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的建筑,致力于对优秀建筑师的培养,在这里,有设计师成长路上想要的一切。